Wu Guanzhong 吳冠中 China, 1919-2010
Wu Guanzhong 吳冠中 China, 1919-2010
Marriage Ties on the Wall (I) 牆上姻親, 1999
Collotype print
70 x 140cm
Edition of 60
Wu Guanzhong 吳冠中, Marriage Ties on the Wall (I) 牆上姻親, 1999
$ 30,000.00
Currency:
有了牆,總想到要掛畫,牆是畫家的衣食父母。我一向愛牆,倒並非由於靠她活命,而是因為她成了我創作源泉的一條支流。 我最初愛老牆,脫落了石灰皮的磚牆裸露軀體的構造,磚的排列縱橫交錯,貌似規律,其實其間變化微妙而複雜,形成線與點的網路,加之歲月的侵蝕,破洞纍纍,色塊遷變,令人似乎面臨著大海,讀不盡的畫境。在人家院落內、外,往往出現雪白的照壁,那一堵素牆,是一塊等待畫家揮毫的畫幅,但具審美水平的主人要保住這珍貴的素白,絕不讓人塗鴉。日移花影,影上素牆時呈現的虛象之美令畫家傾心。有些高大的山牆上佈滿了爬山虎,落了葉的爬山虎像人體的血脈,她的攀附,她的伸展,是生命成長的軌跡,生命的軌跡是美的烙印,緣此,我畫過多幅牆上秋色,即牆上攀藤的身段之美與身世之美。 我想,牆上的藤也寂寞。因而有意引樹影上牆,那樹的虛影與藤的實線邂逅了,虛實之間能孕育愛情嗎,即便是瞬間的擁抱。於是我常到一些有爬藤的牆前等待樹影的投來,但現實中不易捕獲到這瞬間的美滿姻緣。有一日,這姻緣顯現在我的畫面上,我便作了紅娘。
有了牆,總想到要掛畫,牆是畫家的衣食父母。我一向愛牆,倒並非由於靠她活命,而是因為她成了我創作源泉的一條支流。
我最初愛老牆,脫落了石灰皮的磚牆裸露軀體的構造,磚的排列縱橫交錯,貌似規律,其實其間變化微妙而複雜,形成線與點的網路,加之歲月的侵蝕,破洞纍纍,色塊遷變,令人似乎面臨著大海,讀不盡的畫境。在人家院落內、外,往往出現雪白的照壁,那一堵素牆,是一塊等待畫家揮毫的畫幅,但具審美水平的主人要保住這珍貴的素白,絕不讓人塗鴉。日移花影,影上素牆時呈現的虛象之美令畫家傾心。有些高大的山牆上佈滿了爬山虎,落了葉的爬山虎像人體的血脈,她的攀附,她的伸展,是生命成長的軌跡,生命的軌跡是美的烙印,緣此,我畫過多幅牆上秋色,即牆上攀藤的身段之美與身世之美。
我想,牆上的藤也寂寞。因而有意引樹影上牆,那樹的虛影與藤的實線邂逅了,虛實之間能孕育愛情嗎,即便是瞬間的擁抱。於是我常到一些有爬藤的牆前等待樹影的投來,但現實中不易捕獲到這瞬間的美滿姻緣。有一日,這姻緣顯現在我的畫面上,我便作了紅娘。
我最初愛老牆,脫落了石灰皮的磚牆裸露軀體的構造,磚的排列縱橫交錯,貌似規律,其實其間變化微妙而複雜,形成線與點的網路,加之歲月的侵蝕,破洞纍纍,色塊遷變,令人似乎面臨著大海,讀不盡的畫境。在人家院落內、外,往往出現雪白的照壁,那一堵素牆,是一塊等待畫家揮毫的畫幅,但具審美水平的主人要保住這珍貴的素白,絕不讓人塗鴉。日移花影,影上素牆時呈現的虛象之美令畫家傾心。有些高大的山牆上佈滿了爬山虎,落了葉的爬山虎像人體的血脈,她的攀附,她的伸展,是生命成長的軌跡,生命的軌跡是美的烙印,緣此,我畫過多幅牆上秋色,即牆上攀藤的身段之美與身世之美。
我想,牆上的藤也寂寞。因而有意引樹影上牆,那樹的虛影與藤的實線邂逅了,虛實之間能孕育愛情嗎,即便是瞬間的擁抱。於是我常到一些有爬藤的牆前等待樹影的投來,但現實中不易捕獲到這瞬間的美滿姻緣。有一日,這姻緣顯現在我的畫面上,我便作了紅娘。
Provenance
上海美术馆藏Collection of Shanghai Art Museum